裁并北京合作开发项目组?英特尔步入“失利涅槃”
//译者 |清柠
序言
容许人来,要是容许人走。
英特尔MCU项目组裁并的最新消息,并没给梦媛(表弟)增添市场波动。
5月7日,业界爆出最新消息,英特尔将裁并大中华区MCU研制项目组,并将原先的研制销售业务迁至巴基斯坦。大中华区的项目组Sonbhadra遭遇primarily或是裁减。受传言负面影响,英特尔也在隔天收到新闻稿:英特尔大中华区没裁并任何人雇员。我国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消费市场,会稳步股权投资我国消费市场并履行职责允诺。

但做为北京某院校的供职教员,梦媛不真的情势会略有发生改变:听课的这时候,我却是更愿带小学生看STM32的路子。英特尔的430较好,但小学生今后要深造,要喝茶,430无能为力那些难题。
梦媛的心急,也许暗指了英特尔在我国MCU产业发展市场竞争中的伤感。
01
裁并合作开发项目组,是消费市场的选择
这场行业传言,核心只有两个关键词:MCU和MSP430。
梦媛表示,MCU就是芯片上的计算机,它的全称是微控制单元,像是处理器,内存,计数器,各种接口都集中在了芯片上。这套结构本质上跟电脑主机很像,只但是给汽车和冰箱用的计算系统。受益于这样的设计,MCU成为了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产品代表。
从技术指标来看,消费市场上主要的MCU可以分为8位,16位和32位。8位MCU专注于降低成本,32位MCU能提供更强的性能。英特尔提供的,则是16位的MSP430,产品性能介于两者之间。
就事论事地说,英特尔的MSP430很成功。在梦媛看来,MSP430的深度合作开发,本来就是我国项目组的功劳,从消费市场到合作开发到技术,基本都可以认为是我国公司。只要客户有需求,他们就会迅速反应。MSP430也靠着低功耗的定位打出了一片江山。
对梦媛而言,MSP430最经典的应用案例就是烟雾传感器。国内兴建高层大楼,要用烟雾感应器,里面的MCU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的产品。这个东西看起来不大,但数量很多,一下就铺到全国了。到现在我讲课的PPT里,还留着我拍的传感器照片。
这款产品虽然打出了江山,但江山的传承,并非千秋万代。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,MCU行业出现了功耗和性能的两极分化:偏向传统的电表、键盘等产品,选择了功耗低、成本低的8位MCU;像是指纹门锁和智能家电,需要合作开发大量新功能,32位更符合需求。英特尔的16位CPU,逐步失去了原有的消费市场。
面对消费市场的转型,英特尔也选择了技术升级,跟随意法半导体(ST)的脚步,引入Arm核心。梦媛也算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人,英特尔的MSP432,就是在Arm 的Cortex M核心上合作开发的。学校也很早就买了合作开发板,让小学生接触新技术。结果合作开发板全是bug,不光小学生处理但来,老师有的这时候都认为有难题。后来我跟企业的人联系,他们也不敢用。
梦媛的抱怨,也反映到了消费市场上。Gartner统计显示,2021年,英特尔通用MCU消费市场份额为7.3%。汽车MCU领域,英特尔消费市场占比8.8%。然而同为市场竞争对手的恩智浦,瑞萨,意法半导体等公司,消费市场份额都达到了两位数。
英特尔裁并MCU合作开发项目组,不是中美碰撞的意外,而是王者下台的必然。
02
王者离去,行业热度依旧
英特尔的离开,并不负面影响我国MCU行业的群雄逐鹿。
从亚洲地区消费市场估算,2019年数据显示。MCU的主要消费市场是汽车电子(33%)和工控(25%)。我国相关领域的消费市场占比却仅有27%,具有很大的合作开发空间。另一方面,国内车用MCU消费市场被意法半导体、恩智浦、瑞萨、英飞凌、微芯科技等国际厂商占据。在国际情势突变的大前提下,国外厂商在华研制项目组也出现了收缩,为国产MCU企业提供了技术力量。
除了充足的消费市场市场竞争,货源短缺也让国内MCU产业发展更加主动。2021年3月,瑞萨日本那珂工厂起火,其中64%产品为MCU。德州暴雪之后,恩智浦和英飞凌的晶圆厂也出现了一个月左右的停工。整个消费市场在2020年第四季度后出现了严重的供需失衡。
这段时间里,多家国内MCU企业销售业务出现新进展:2021年11月,兆易创新车规级MCU流片;2021年12月,复旦微电子推出车用MCU产品,今年上半年上车;比亚迪半导体车规级MCU截至2022年已经铺货超300万辆。除此以外,韦尔股份、紫光国微、杰发科技等企业的车用MCU产品均在稳定推进。
大家聊的都是汽车。MCU从业者周青(表弟)不太适应这种氛围,以往却是关注工业设备多,或是是在消费电子上追求出货。但新能源汽车这两年需求很猛,一辆车可以集成十几个部件。所以企业也跟主机厂商眉来眼去,争取机会。
据周青介绍,他的一位前同事在外企项目组收缩后,加入了国内MCU企业。这家MCU企业对接了某自动驾驶企业的设备合作开发,摄像头和雷达都需要使用MCU产品。这家自动驾驶企业很快就找到了国内车企合作,今年一直在准备扩产。
工控领域,国内MCU企业也不甘落后,以生产智能电表的北京贝岭为例,2020年公司MCU产品收入达2.35亿元,销量达1.84亿颗,同比增长12%。兆易创新也已经连续7年在我国32位MCU消费市场本土排名第一,主要出货消费市场就包括工业自动化、变频器、物联网等领域。
周青表示,他也收到了不少猎头的电话,如果真的有机会,倒想在车规产品上学些新东西。
02
不放弃我国背后,巨头陷入涅槃
英特尔裁并项目组,不代表放弃我国消费市场。
根据我的了解,北京的消费市场项目组没动。周青表示,英特尔的MCU研制,过去是德国项目组和北京项目组为主。2020年,公司去掉了德国研制项目组,并开始筹建巴基斯坦项目组。这次调整合作开发项目组之后,销售业务还要维持,巴基斯坦的研制项目组还会扩招。
技术项目组转战巴基斯坦,目标是降低成本。如果按照英特尔班加罗尔分布的薪资估算:2022年,班加罗尔人均月工资达到4.6万卢比,相当于人民币6700元,是全国最高。然而我国国内MCU行业薪资水平,则是月薪2万元以上。显著的薪资差距,也在催促英特尔降低成本,为MCU销售业务的后续发展争取空间。
但周青则给出了不同的看法。就算中方的薪资降低到跟巴基斯坦一个水平,情况也不会太好。432之后,他们整个项目组都不太稳定。有不少项目组成员出走,加入了国产MCU企业。没人对接产品合作开发,合作开发者就会陷入产品失利-项目组出走的恶性循环。不如整个部门重新整顿。建立巴基斯坦项目组,也可能有这方面的需求。
周青分析,英特尔MCU的发展,取决于转型的速度:英特尔在过去跟Arm实际有合作,但在MCU这一块,我认为他们不够上心。MCU现在变化很快,如果他们还在拖泥带水,可能连销售业务都保不住。

项目组裁并之后,英特尔的雇员也不会太好过。根据公司的官方新闻稿,英特尔并没裁并雇员。那么MCU部门撤销之后,剩余的雇员应该会primarily到LED,音频等部门。很多雇员需要从零开始学习销售业务,对应的考核压力也相对较大,很可能遭遇被动离岗。
然而从历史经验来看,最受折磨的却是英特尔本身。2003年,英特尔推出了手机处理器OMAP1710,联合诺基亚在功能机时代推出了6630、E70、N90等经典产品。但从后续的产品合作开发来看,OMAP处理器并没跟进智能手机的需求。加上产品毛利率并不理想,英特尔彻底放弃了手机处理器销售业务。
英特尔这次MCU销售业务遇到困境,依旧遵循着同样的逻辑:成功的产品,茫然的转型,萎缩的销售业务,伤感的退出。
似乎一切都变了,一切似乎都没变。
来源|科工力量